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想一下朱标不死当如何(搞笑) (第1/1页)
这个是网上的一个帖子,呵呵,觉得这个朋友的设想和丘处机去牛家村夫人设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觉得好玩,就将两个故事转过来供大家欣赏,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来是要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朱标的,但朱标身体不好,还没等他老爸挂掉他自己就挂掉了,朱元璋悲痛欲绝爱屋及乌,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他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上台后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因为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去当王爷--这王爷可不是空筒子王爷,不少都是手里有兵权的,但权力这个东西总量是有限的,藩王手里多一点,皇帝手里就要少一点,因此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权力都集中在建文帝手里,就必须要把这些王爷们都做掉,建文帝虽然年轻,但下手却一点不留情,几个王爷先后被冠以不同罪名锁拿进京,最后轮到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了,这人打仗出身,因此不甘引颈就戮,大腿一拍,忍无可忍,反了! 这一反还反成功了,朱棣经过几年战争,最终攻下了南京,破城之日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之后改元永乐,是为永乐皇帝。 但朱棣由于在北方呆久了,南方菜吃不大习惯,并且在他没有造反之前,他的名号是燕王,任务是镇守北平防御蒙古人,现在他跑到南京当了皇帝,北方就缺了看门的,蒙古人隔两天就来抢一把,十分烦人。 于是朱棣力排众议,迁都北平,改其名为北京,不是没人看门吗?老子自己来看---即是所谓“大明天子守国门”也。 那么,这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朱标死不死,朱老四反不反,干我鸟事啊! 当然有了,按照那个所谓的蝴蝶理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会在经过一连串连锁反应之后对世界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何况这件事在历史上也是大事,对我一个后世的草民产生点影响那完全是理所应当的,并且按照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说法,这世界上任何前后发生的两件事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偶然的,而他做的每一件事也都带有偶然性,因此几百年前指不定一件什么事,就能把后世一个人给影响没了。 打比方说,我家是万恶的地主阶级成分,因此我爸66年上到初二就被赶回老家种地了,直到*结束才重新参加高考,然后认识我妈,然后才有我,而假设毛爷爷不发动*的话,我爸肯定会早好几年参加高考,结婚肯定也会早很久,然后还会有孩子,但那个孩子,肯定就不是我了! 这就是*和我之间的关系了。 靖难之役的历史地位不亚于*,因此它对我肯定也是要产生一定影响的。 下面我就来推理一下朱标之死和我之间的关系了。 首先,朱标此人为人仁慈,颇得朱元璋之心,几十年太子当下来,在大臣中也有足够的威信,当皇帝后不会有镇不住场子的情况,并且朱标协助朱元璋办理政事那么久,能力不敢多说,肯定是要比毛头小子朱允炆高很多的,最起码把朱棣从眼皮底下放跑这种蠢事,他应该是干不出来的,再有一点,按照封建社会习惯,一般长子挂了该传嫡子或次子,但朱元璋大概太喜欢朱标了,才传了朱允炆皇位,虽然在那时候皇帝的话是圣旨,但朱元璋这事办的确实不大地道,也难怪朱棣不服了。 而如果朱标不死登上皇位的话,朱棣敢不敢造反就是个问题了,毕竟把自己的侄子干掉和把自己的大哥干掉是两个概念,朱标好歹名分上当了他几十年领导,别的不说,这份心理障碍就不一定能跨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