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云雾山庄 (第1/1页)
“像先生你这样文武双全的天才,留在江州职教中心实在是太屈才了。不知道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没有?真的打算直接参加对口高考?省内可没有什么太好的大学。”一名看起来还算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对自己笑着说道。可徐晨还是感觉到一种内在的不真诚。 这个云雾集团的副总李少,同徐晨想象中那有些飞扬跋扈的纨绔子弟多少还是有些区别。但是这种态度仍然让徐晨有些冷笑。 “可惜我觉醒天赋太晚了,要是早一两年,不到十五岁,那或许可以走少年班的渠道。现在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普通高考。我听说普通高考并不拒绝社会生源身份参加,只要年龄与中专学历就可以。理论上职高学生也是可以参加的,这对我来说当然没有多少问题。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与职高有所不同,但这对我来说小意思。。。” “先生还要参加高考?以先生的能力,我想就算没有学历,也可以在科研或者商业领域发挥巨大的价值吧。很多世界风云人物都没有上过大学,包括。。。”李少笑道。 “先生说的那些人,是没有大学毕业,而不是没有上过大学。我想,我如果相同那些世界知名科技公司的风云人物一样起家,在有些地方认识必要的人还是有价值的。” “那出国留学怎么样?先生虽然是个天才,但毕竟阅历和信息渠道有限。不了解现在国内外真实的科技还有科技环境差距。这么说吧:国内有个所谓的千人计划引进海外华人人才,实际上:连西方社会里边缘化的华人这个科技力量体的综合实力都没有。当然要承认一些工业体系项目上,国内相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或者某些体系不全的国家的确有更多的积累,但也仅仅是如此了。西方六七十年代的很多技术,在国内依然是。。。”就在这时,李少身边一位看起来像是一位海归的半混血华人青年笑道。 徐晨出生于国内,见识过未来更多的历史,也想到过这些问题。不过终究还是不感冒。的确应该承认:做科学研究,尤其是现有体系下的某些基础科学研究,国外的确有比国内更多的人才和环境本钱,就是国内一流高校的优等生很多也都出国了。那些少年班的天才们很多选择也是去国外做教授。但是徐晨很怀疑如果进行一些大型项目,美国政府究竟有多大行动力和决策力,或者说相比国内有多大程度上的支持力度。21世纪初,正是美利坚可以说是二战结束以后优势最大的时候。从科曼奇到海狼再到双发版本的F35,很多大型科技项目都遭砍。美国海空军的战备状况也开始由盛转衰,可能对于治安战都要比大型常规战争有关的科技项目得到更多的重视程度。 原因也很简单: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让美国实际上拥有了很大军事技术优势。动力与电子乃至体系领域的多重优势,让美国对于进一步提升自己能力的大型科技项目的追求并不迫切了。整个统治阶层也开始由辉煌走向衰朽。可是国内做虽然眼下很多项目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但这不过是技术积累过薄导致的效费比问题,徐晨毫不怀疑,同样的大型科技项目,在国内能够得到的支持和国外得到的支持是远不一样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国内的军事力量让西方国家暂时还算是比较放心,同样让拥有一些超能力的自己也可以更为放心。自己达到匹敌大国纵横无敌级的战力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早晚会走到那一步。 面临一个实际上相当于匹敌国家势力的超级强者的时候、并非世界主导者的国内还有可能把自己当成另一个巴国、朝国、或者北面某大国做为允许一定独立自主权的盟友像对待,就像当年的苏联曾经对中国的态度一样。可是一超独霸的西方,那可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些,徐晨就笑着说道:“我的志向是实际工程领域,而不是基础科研领域,我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应该还是在国内更受到重视吧。哪怕在计算机或能源相关领域来说。。。” “呵呵,没关系。我想当你在这个领域多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会做出正确选择的,我们并不会强求”李少笑道。不过对于经历过人工智能察言观色时代的徐晨来说,这种笑意非但仅仅是虚伪,甚至还有某些下定决心的意味。 随后的商谈,也看似乎很融洽,徐晨要求的数额多达上亿的私人贷款协议乃至至少三位数身份的户头、小型计算机、股市基金利润分成协议都似乎没有任何阻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