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 失望!郁闷!故事开始的那个夏天 (第1/1页)
在一个偏远山区,在两座大山的中间,有一条河谷,谷底有一条小河。远远望去,那是一个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的好地方。但是,环境虽好,人却很穷,因为山路崎岖,交通不发达。 由于河水常年的冲刷,河谷两边的山都比较陡峭。 因此,人们是不能住在河边的,只能住在半山腰,当然路随人走,也是修在半山腰的。可以说山里的人,都是靠山吃山。 这条河谷,就是当地人常说的老虎沟。听当地的老人说,在过去曾有老虎出没,所以老虎沟就是这样来的。 在这条河谷的两边散落着几个村寨,当地政府称这个地方为虎沟村。 在这条河谷的中段,有一处地势比较缓和的山坡,有一个村寨。这个村寨在整条沟算是比较大的寨子了。 我们故事的主角张德权,就是这个村寨土生土长的人。同时,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 ……… 早上,张德权吃过早饭,就出门了。今天是高考成绩发榜的日子,他也得去看看。尽管至从高考结束后,他就清楚自己的高考成绩,肯定不会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也得去看看吧。 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后又坐了一个小时的车。 最后,张德权总算是到了,他之前就读的县立高中学校了。很快,张德权就从班主任那里,拿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单。尽管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最终的高考成绩,还是让他非常意外。 张德权由于高考发挥失常,他高考落榜了。 由于他们是填高考志愿在前,高考考试在后。像他这种考试,发挥失常,就只能当落榜生了。 “张德权,你考得怎么样?”这时,张德权读书时的好哥们吴金民,向他这边走来。吴金民是张德权三年高中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俩同班同桌,一起渡过了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你哥们,成落榜生了,离我报考的志愿,还有好大的差距呢?”张德权无奈地说。“你呢?考得怎么样?” 吴金民把高考成绩单递给张德权:“你自己看吧!哥们,我也是落榜生。” “给我看看,你究竟还差多少分呀。”吴金民拿过张德权的高考成绩单。“还差20分呀,看来真的是没希望了。” 他们俩人,在学校里,待了一会,就出了校门。 “哥们,要不去我家坐坐。”吴金民跟张德权说。吴金民应该算是一个官二代,因为吴金民的爸妈,都是在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不管怎么样,不管官大官小,也是官嘛。 “不去了吧!”张德权有气无力地说。 “这怎么行呢,今天你一定要去。以后不在一起上学了,在一起玩的时间,也就更少了。我们得珍惜呀。”吴金民拉着张德权的胳膊,就往家里走。 很快,俩人就来到了吴金民家。 “哥们,今年没考上,你还打算复读吗?”吴金民问张德权。 “我可能不回去复读了,因为我家人还有弟弟meimei,还要上学呢。”张德权说。 “那你有什么打算呢?”吴金民接问。吴金民顺手给张德权拿了一些水果和小吃。 “我还没有过呢,目前暂时还不清楚。”张德权磕着瓜子,一脸茫然地说。 “哥们,以后不管你在哪里,我在哪里。我们的联系,可不能断啊!我们哥们情义更不能断,知道吗?”吴金民叮嘱着说。 哥俩聊了好一阵子,张德权看时间,也不早了,就起身准备回家了。 “你往哪里走呢。”吴金民很想把张德权留在家里,住一个晚上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可能像读书上学的时候,那么频繁了。以后大家都要各奔东西,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了。 “哥们,我们今天一起吃次饭吧,我请客。吃完饭,你再回去。”吴金民伤感地说。 “哥们,不要难过。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着呢。”张德权安慰着吴金民。 接着哥们俩,走出吴金民家的居民楼,找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饭店,两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哥们,我家里的电话号码,还有我的手机号码,你都还记得吧。”吴金民不放心地问。 “记得,这些我是专门记在一本子上的。” “那要记得,经常联系啊。” 俩人吃完饭后,吴金民把张德权送到了汽车站。然后俩哥依依道别。 张德权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当张德权进屋的时候,张德权的老爸,正在跟到他家串门的张大爷聊天呢。 “德权,考上没?”张大爷关切地问道。 “没考上,我叫他把专科栏的志愿也填报上,他不听!”张德权的父亲,拿过张德权的高考成绩单,看了之后,恨铁不成钢地抱怨道。 “没考上,没事的。人只要有能力,只要是块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不是那块料,书读得再多,也没用。”张大爷安慰着张德权说。 “说来也是啊,德权,以前在我们村里读小学,在我们镇上的初中,学习成绩算是可以的。但是,这只是在小地方比。上了高中,就是跟整个县的人比,考大学就是跟全省的人比。我们小地方的人,怎么能跟大地方、大城市的人比呢。”其实,张德权的父亲,心里也是挺愧疚的。愧疚自己没能力,不能给儿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