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脊梁_第21章 成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成军 (第1/1页)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6月28日,屋外万里无云,蓝天一碧如洗。

    四川叙州府筠连县大雪山河谷营地正堂,门口站岗的士兵,身材笔挺,面色肃穆,一个个荷枪实弹,如临大敌。

    所有要进大堂者一律严查,闲杂人等一律被驱逐的甚远。不过大雪山上的众人也都已习惯,就连顾炎武,闫尔梅、傅山等人也都一样,一个个配合着士兵的检查,走进了正堂。

    等到众人都来齐了,几十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偌大的营地正堂一时热闹了起来。许多人都是平时忙碌,只有到了此时才有机会互相见面寒暄,气氛一时十分的热烈。

    顾炎武、闫尔梅、傅山等人都是心神不定,顾炎武、闫尔梅二人尚好,性情狂狷的傅山则是面色通红,显然情难自已。

    是呀,若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神州重回汉人手里,驱除鞑虏,金声也是无憾了!

    张直,董平,孙氏兄弟等人则是心里暗暗较劲,彼此都是希望能拔得头筹,一鸣惊人。

    等到王斌的说话声在外面一响起,屋子里面的众人一个个马上缄默不语,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尽管众人心里都是波涛翻滚,忐忑不安。

    看到众人的诸般形态,王斌也是一怔,看来个人心里都鼓着劲,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大显身手。

    王斌招招手,赵虎众人坐下。这次会议,就连高元爵也来了,也集中了王斌身边所有的重要人物。

    职别低一些的军官也都列席旁听,范誊,李固,黄三,葛六,赵虎,李杰,乔大刚,刘孝迁,熊江等人,年轻的脸上都是跃跃欲试之色,一个个兴奋异常。

    胡杰,胡伟兄弟俩、黄小龙也、是王斌特意招回,这样重要的场合,自然应该都不能少。

    顾炎武看到王斌旁后的黄三,点头笑道:“祝国,你也来了。看来你父亲是放心不下天助。”

    黄三恭敬地施礼道:“不想在这里碰到顾叔父,侄儿这厢有理了。”

    王斌惊诧地看了一眼黄三,问道:“怎么,亭林先生,你和黄三认识”

    顾炎武奇道:“天助,原来你还不知道!这位就是黄梨州的爱子黄百家,在家中排行第三。你别小看了他,他可是内家拳高手,学识渊博,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王斌摇了摇头,黄百家,历史上内家拳的一派宗师,算得上是一位奇才,不但编撰过明史,还编写过《内家拳法》和《句股矩测解原》,可见其人在数学上和武术上的造诣。

    历史上,震惊江南的“江南大侠”甘凤池就是他的弟子,这些也是王斌后世早年读金庸大侠的小说所了解到的。

    黄百家到重庆府西山冒险蛰伏,肯定是奉了黄老先生的指令,伺机帮助王斌等人。

    王斌指着黄百家,摇摇头道:“黄兄,你瞒得我好苦,还是坐下议事吧!让你这位拳术大师给我作护卫,当真委屈了你!”

    黄百家赶紧赔礼道:“大人,非是在下有意隐瞒,只是形势所然。尊卑有序,在下站着就好!”

    王斌也不勉强,他看了一下众人,开口道:“各位,想必今日所谈之事大家已有所闻。不错,此次召集大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整编成军。”

    众人都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到了。大堂里难得的保持了一片安静。

    王斌看着闫尔梅,沉声道:“山人,就请你介绍一下成军的事宜吧。”

    闫尔梅年龄最长,又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由他发言,最为合适不过。

    闫尔梅清了清喉咙,朗声道:“华夏军全军17,000人,编制情况如下。”

    随着闫尔梅的介绍,华夏军的情况逐渐明晰了起来。

    现有的士兵被编为华夏第一军,为班,排,连,营,团,师,军制度,基本的组成是三三制。任命如下:

    华夏第一军17,000人,第一军军长王斌。

    顾炎武和闫尔梅担任参赞幕僚。

    第一步兵师师长张直,副师长孙虎;各有步兵3000人,火枪手2700人和掷弹手300人。

    第一师下设三个团,一团团长孙虎(兼任),二团团长马宇,三团团长孙豹。

    第二步兵师师长董平,副师长帅治谟;各有步兵3000人,火枪手2700人和掷弹手300人。

    第二师下设三个团,一团团长帅治谟(兼任),二团团长温志伟,三团团长范誊。

    炮兵独立团团长戴梓,副团长戴苍;共3000人。

    骑兵独立团团长高武,副团长黄三:共1000人。马有财的儿子马大洪担任骑兵团的营长一职。

    戴梓和高武两人享有师级待遇,黄三则是王斌的家丁。

    李破奴担任警卫营的营长,共1000人,享受团级待遇。

    工兵营300人,营长由来自湖广的严七担任,此人也是参加过华夏军官培培训第一期的学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