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五行学说 (第1/1页)
五行是指:水。火。土。木。金五种基本的物质生活。这五者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五行所理解的世界,包含着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而归结为社会。五行以社会本位的立场,紧密围绕人类的功利价值思考世界的本原,求真与求善密不可分地联为一体。 五行观念从人的角度(主体的角度)思考物,奠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人本化。伦理化。政治化的根本精神与贬抑纯粹理性,崇尚实用价值的根本方向。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据载夏启征伐有扈氏,在甘水旁(今陕西户县西南)誓师,这就是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辱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此处五行具体何指,没有言明。但无论如何,五行是神圣字眼,是交战双方共同承认的不可侮辱的意识形态,以至宣战者无须对其论证,只需指出敌对一方违背了它就足够。依据范文澜的解释,威辱五行意味依仗威势,轻视经济百业,使民众无法聊生,五行基本就是社会产业,物质生活元素,国民生存的命根等意思(参见第五册)。用五行来煽起公愤,动员战争,伸张正义,所以五行应是带有宗教意味的社会基本准则。 的年代相当古远。曾经引用过的文字,但做,可见墨子相信它产生与吓初。据今人考证,的产生应不晚于殷商。因此中的古老的五行观念,是很值得考察和研究的。 对五行最早做了系统解释的是中的另一重要篇章-----。因而被认为是五行思维的经典文献。 据载,周武王*克殷后二年,向殷之遗臣咨询天道。一问一答构成篇的基本内容,今存篇中杂窜有后人的补充。解释。发挥。但其关于五行的部分,则被公认是可靠的。 洪就是大,范即规范。洪范意谓大*法。犹今所谓基本原则。畴即类(汉语中的范畴一词取典于此)。在最高的九类范畴(洪范九畴)中,第一类即是五行,五行堪称总则。 篇中充分注意到客观世界的差异性。五行观念没有把世界归结为单一的物质形态,而是归结为五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基本生活元素(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五种物质材料有符号化的趋势,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五分法)五行观念注意到了事物在性质上有润与炎的差别,在方位上有上与下的差别,在形状上有曲与直的差别,在味道上有酸。甘。辛等差别,试图多侧面地揭示客观事物在性质,形态,功用,方位等上的千差万别,试图全面反映认识对象及客观世界的丰富性,这种小心翼翼的直观性的综合思维方式,给后来的中国思想家们以深刻的熏陶和影响。篇对五行性能的概括是与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着的。水向低流,所以水曰润下,火向上腾,所以火曰炎上,木可于曲可以直,所以木曰曲直,金属经过冶炼加工而来,成型后仍可锻造变形,所以金曰从革,土可以生长庄稼,所以土爱稼樯。 五行学说从属性与功能上研究物质形态,这后来成为中国唯物论的基本趋向。直到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家们仍然以古老的五行说为主旨,着眼与物质形态的功能性研究,而不去探索物质的深层内在结构。足见五行观念对中国唯物论及科学思维方式影响之深。 为什么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会被归结为水。火。木。土。金五种元素呢这取决与早期人类的时间范围乃至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根本环境。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五行与古印度的四大:(地。火。风。水)及古希腊的四根(水。火。土。气)有深刻的相通之处。 水-----生命之源 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水,而在远古时代,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也是水。根据地质考古研究,在新冰期后,由于冰雪溶解,全世界许多地方曾普遍遭受过洪水之灾。所以,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洪水的神话和传说,可见水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认识,乃至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早期的人类文明大都孕育于大河流域或海洋之滨(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希腊等)。希腊哲学以水是始基为起点,中国的五行思想也首先考虑到的是水。 中国古代以华夏族为中心,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传说也遭受过浩浩滔天(尚书。尧典)的严重洪水灾害。所以,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中国古人就开始了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治水斗争,成为一个以治水闻名的文明古国。 此外,水井也是中国先民的一大发明(据现有资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凿井的国家)。最初的水井出现在河姆渡文化时期,距今约七千余年。中原地区普遍出现水井则肯定在五千年前。>卦辞云:改户不改井。足见早在易卦产生的年代,井已经成为社会区域组织的核心。水井使人们离开了湖畔河滨,而把生存的空间扩展到广大的平原地带,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原始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水井原理也深化着人们的水曰润下的观念。 可知五行思想的产生与治水,掘水,用水的实践密切相关,是华夏族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无数次的经验加以对比概括,而终于悟出的道理。 土-----人类的生存基地 土,是人类生活的立足点。所以土也很早就进入了古希腊,古印度及古代中国思想家的视野和思路。 在早期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大地无限崇拜。人们看到,土地广大无边,负载万物,有无穷伟力,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因而对之充满敬重,感激之情。然而有时大地也会发怒,地震山裂,房毁人亡,令人畏惧,这构成人类崇拜土地的根本原因。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所以,重土的情形在中国尤为突出。 考古发掘证实,中国农业的历史不少于八千年。在各个上古遗址中都发掘出大量水稻颗粒。这些都是农业文明的铁证。农业生产起源于采集经济,从采集到种植,应有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所以中国的农业经济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与传说中的神农氏的时代大体一致。 在日益发展的中国农业社会,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对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所以在后来发展了的五行思想体系中,土逐渐占据核心的地位,在方位排列上居中,五行说渐以尚土为特色。尚土的观念,应是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反映。战国秦汉时期关于治水的传说中有所谓息壤的故事,就生动反映出后人对土的崇拜观念。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土的感情也愈来愈深,终于形成极其牢固的怀恋土地的民族心理。皇天后土是中国文化典籍的重点所在。故土难离,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心态普遍存在于华夏民族的后裔中,产生着无穷的凝聚力,向心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