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群侠传_第六十六章 底火不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底火不足 (第1/1页)

    这一段时间一直忙得够呛,吴富春觉得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就决定利用这个春节假期,提前几天回老家—-中南公司,连考察工作,带休养生息,兼公兼私过个节。

    他算着日子,小年二十三一过就动身了。他合计,离过年还有一周,工作三四天,剩下的时间就归自己了。看看老同学、老朋友,转转亲戚,喝几杯小酒,放松放松心情,大年初三前后就赶回北京。

    盘算得是不错,只怕一走起来,就由不了他了。

    回中南公司,吴富春最想了解的,还是CIC芯片的进展情况。

    年初吴坚为技术升级申请立项,需要追加投资。

    吴富春知道集团预算本身就很紧张,成本压力非常大,但他更了解芯片这个行当的特点和需求,该升级而不升,极有可能造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局面,不但未来在领域内的赶超和领先无望,就连当下已有的那些有限的优势,也有可能丢个精光。

    为此,他舍下老脸,冒着被人误解为“为儿子谋利”的风险,到处找,到处央,甚至找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那儿,最终使项目获得批准。

    吴坚感动之余,也大发感慨,说,要不是老爷子舍脸央告,还不定怎么着呢。

    他高兴项目得以顺利获批,他爸爸却关注这一大笔钱可别打了水漂。

    吴坚了解爸爸的秉性,对他的这次考察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老爷子在吴坚等人陪同下,威风凛凛地踱进芯片实验室。

    吴坚表情严肃,看得出来心情相当紧张。

    实验室里的各位,自然没一个敢怠慢的,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还好,眼光刁钻的吴富春,像用显微镜一般,把整个实验室,包括新上的项目细细审视一番,还真没发现什么问题。

    他松了一口气,吴坚和众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看起来,这一个亿没白花,算是用到刀刃上了。我很满意,向你们表示感谢,也包括你,”吴富春说到这里,特意指了指吴坚。“因为他是我儿子,我几乎每次见他都要骂他,骂他不争气,骂他进度慢,骂他不得要领。今天,我还真骂不出来了,你们干得漂亮,吴坚你也不错。”

    他讲够了,开始让吴坚汇报。

    吴坚知道用不着再摆功买好,便直切主题,讲了还存在的十大问题。吴富春听着,放晴的脸上重又布上了乌云。

    在高铁的整体构造方面,吴富春是绝对的权威,但具体到部件上,他的权威性往往比不了那些专攻某项的专业人员。特别像芯片这块,他了解掌握更多的,还是其应用功能,对它的设计、制造和更新换代,知之有限。

    中南公司的CIC芯片,自己跟自己比,那进步的速度不是一星半点,但站在整个行业来看,跟行业内的顶级企业,比如说BDB等公司比起来,差距并不是越来越小,而是持续胶着,在局部,甚至还有被越拉越远的潜在可能。

    行外人士的所谓“弯路超车”,在这个行业领域几乎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刚才吴坚所说的还存在十个问题,其实都是在行业对标、行业赶超方面遇到的问题。换句话说,不是我们做得不够好,而实在是别人的基础太好了,而且实际当中又做得比我们想象得更好所形成的。

    吴富春这头已经听得黑了脸,吴坚那头又恰好讲到,为了实施跟进战略,上半年还要继续投三到五个亿。

    听到这里,吴富春又怒了。

    “还是钱!钱!钱!我搏着老脸,给你们淘来一个亿,以为至少两三年内可以万事大吉呢。谁知还要投!这投到啥时候是个头呢?”

    他大概觉得这个时候发火,会影响军心和士气,吼了几句便打住了。

    实验室里静悄悄的,仿佛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

    还是吴坚打破了沉寂:“吴工,我们听了你上次的意见,在制定项目的时候,已经把未来的产出与先期的投入一并来考虑了。只有预计未来产出的收益较为乐观,大于先期投入的项目,我们才会申报,否则我们不会报的。这样做,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持续跟进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并伺机赶超,二是形成投入产出之间的良性循环,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成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

    听到这儿,吴富春的脸上才又转了晴。

    忙活了一天,吴富春觉得很疲乏。他打算约几位当年一起分到中南公司、至今仍在中南技术口打拼的老同事,下班以后去公司附近的小馆子喝几杯。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大学刚毕业时大家结伴而去的小馆,还开着呢。公司里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面的街道,以及街道上的商户,多数没有变。

    那时候,大家喝一顿酒,一定要等发了工资,而且要几个人凑钱,才喝得起。

    现在,小馆还在那里,里面俗俗地装修过,看上去比原来干净点了,但感觉依然,尤其是卖的那老几样,焦豆腐,炸鸭肠,鱼泡粉丝,红油辣翅,还是那亲切而熟悉的味道。

    甜杆土酒,再没有比这酒的味儿更奇怪的了,一入口是苦,然后是辣,接下来是涩,再下来有一丝丝麻,最后到了嗓子眼,却又有一股淡淡的回甘。

    当年,年轻的大学生们刚到时,谁也喝不惯这酒,并极尽贬低之能事,给它取了各种难听的名字。学热加工的管它叫“炉渣酒”,学焊接的管它叫“电弧酒”,学发动机的叫它“柴油酒”,学中文的叫它“鬼见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