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医二代_596.漩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96.漩涡 (第1/2页)

    <><><><>

    5月28日,台湾地区单日新增本地确诊****297例,校正回归258例,总计557例。单日新增死亡数再创新高,达19例。最年轻逝者仅36岁,于26日确诊,原定27日由防疫部门接送前往隔离,但在送医急救途中去世。“校正回归”是台湾地区疫情发展中出现的新名词。当地防疫部门解释,此前检测能力不足,有病例积压。现在检测量恢复,一些“旧”数据被最新公布并追加到当日新增中,成为“校正回归”。曾是医生的台北市长柯文哲表示,第一次听说这个词。相较于统计方法的改变,台湾媒体更关心会否及何时宣布疫情警戒第四级。按台湾地区防疫部门要求,原定于5月25日到期的全岛第三级疫情警戒和各级学校停课,延长至6月14日。但28日新增确诊数破百,意味着当地连续14天日均确诊超百例。这基本达到最高疫情警戒第四级标准,可采取“封城”管制。包括停止所有聚会,实施区域封锁,限制人员进出等。援引防疫部门发言称,升第四级还有待观察。因为升级的另一标准是,一半以上确诊病例找不到传染源。而最近3天,传染源不明的病例占比均不足50%。对此,新北市长侯友宜称,当地累计确诊本土病例2600余例,有七八成来自于市场,还没找到的病例或以倍数增加,“大家少外出。还不知有多少潜在传染源没找到。”“侠客岛”27日发文指出,台湾地区本轮疫情扩散速度让岛内民众始料不及。但回头逐一检视当局防疫对策,一切防疫疏忽、失能,都有源可溯、有迹可循。#29233#9632#21435#23567#35828#32593#9632#119#119#119#46#73#113#117#120#115#46#99#111#109

    台湾地区高雄市小港警分局派警员到市场,提醒民众戴口罩。/联合报医疗资源吃紧呼吸机存量仅剩10%截至5月28日,台湾地区本土累计确诊6141例,近两周的确诊数占比超80%。台湾媒体日前报道,确诊病例遍布全岛。社区感染虽未出现指数级暴发,但社区传播规模在扩大。相较于2020年,此轮疫情来得措手不及,老年人发病数和重症率都明显升高,解除隔离者的进度缓慢,医疗资源恐吃紧。台湾地区防疫部门负责人陈时中于5月19日表示,医疗资源充足、民众不必担心。5天后,相悖信息传出。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企业工会在社交媒体“脸书”发长文求救,称医院“崩坏在即”,急诊塞爆、病房床满,救护车源源不断送来病人。双人病房塞了6名确诊病患外加陪病家属,还有许多病人躺在走廊上。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官网介绍,该院于2005年整合台北市公立医疗资源而成,设七大院区。该院阳明院区胸腔内科苏一峰医师认为,每天宣布的确诊案例未必是“最后数字”。确诊、死亡数一直增加,开始出现等不到病床的现象,台北和新北两地医疗已达极限,医疗环境崩坏。“两个星期应该还能维持。但没有积极改善的作为,1个月后可能真的会吃不消。”台北振兴医院感染科主任兼感染管制室主任李明政指出,。该变异株的传播力更强,或导致疫情难控,并提高重症和死亡风险。26日,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院长吴明贤亦在“脸书”发帖:“医院需要帮助!”。他表示,台大医院已将儿童病房改装成重症监护室,以收治新冠危重症患者,但仍无法满足需求。

    吴明贤呼吁地方政府:“给医院资源或补助,不要像去年一样七折八扣。拿破仑曾说:军无粮则散。医院非常紧急,不能让一线医护赤手空拳,弹尽粮绝。”“医学界”检索发现,该贴现已删除。此后,吴明贤告诉媒体,自己发帖旨在提醒防疫部门,一定要重视轻重症分流和资源分配。台大医院“状况还好”,但已达到临界点,收治患者众多,病房也不是“随清随有”,ICU改装需要时间,即便硬件达标,人员也要训练,“台大很努力了”。

    5月27日上午,重症患者被送入台大医院。/联合报台湾急危重症资源长期不足针对吴明贤的呼吁,陈时中27日“澄清”,台大医院的承载能力还是有的,院长主要是担心,若只一家医院集中收治新冠患者,会导致该医院负荷过度。同日,台湾防疫部门启动“北患南送”方案。如台中市已协助收治北部重症病患约20人。台中地区防疫负责人黄高彬称,加上本地原有的重症患者,台中地区的医疗资源也很紧绷,但依然愿意尽力调度、分摊北部压力。苏一峰医师称,台北、新北已经是全岛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