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守灵人 (第1/1页)
鬼叔的忠告是对的,可惜当时的我满脑子都在想着自己的身世,他的话,我只听进去了一半。 曹老板这个时候接到电话,说是邀请他去参加个鉴宝活动,我们不好再打扰他,便向他告别,离开了他的古董。 鬼叔知道我心切,开车带我回到他家,取回我们俩的身份证件后,就和我一起打车去了火车站。 来到火车站,我们按照曹老板给的地址,买了两张当天晚上去天津的火车票。 漫长的旅途再次启程,在我们出发的第二天,鬼叔收到了崔三的消息,他们俩个人不知什么时候互相留的联系方式。 听鬼叔说,因为我们那天走得太急,他忘了要给他父母上坟烧纸的事情,所以他嘱托崔三,买了些纸钱、元宝之类的东西,代替他上坟。 另外,鬼叔从崔三哪里得知,我们离开小营村的次日,村长家的邻居发现了村长一家的尸体,并且报了警。 警方查不出谁是凶手,就以无头案结尾,将村长一家人的尸体收进了市局的停尸房。 对于小营村的事情,崔三表示好奇,他在电话里有问过鬼叔,为什么那天晚上走得那么着急?凶手又会是谁? 鬼叔没有告诉崔三事情的真相,随意找了个理由,说自己那天晚上突然有机会,需要回家亲自处理。 去天津的路上,我和鬼叔很少交流,谈论的事情也只有这一件。我们整整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才到达目的地下车,又转做市区的客车,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 我不记得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大概的位置,似乎是在天津市区偏西的小镇上。 镇子上的人,说着地道的天津话,我们从一个卖水果的大爷口中,打听到了吴家宅子的地址。 我们终于找到了曹老板提到的吴家,然而,事情却并不像我所想的那样简单。 吴家的宅院很大,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扇庄严的红门紧闭着,两边的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和万事兴。” 正当我敲门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大妈,拎着刚买回来的蔬菜水果,向我走了过来,好奇地问我:“唉!小伙子,你是谁呀?你不是本地人吧?这家人早在十多年前全都死光了!” “死光了?怎么可能一家人全死光了?”我惊问道。 大妈咂下嘴,说道:“咦!这事儿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这家人姓吴,他们一家子好像是得了什么很严重的病,一夜之间统统暴病身亡。” “那现在住在这里的人是谁?吴家现在难道一个活着的都没有吗?”我急切的追问道。 “自从这家人死后,可就没人敢住了,至于有没有活着的……”大妈皱起眉头,嘴里拉着长音,想了想,才继续说道:“要说还真有,是一个叫阿昌的人,他就是给这家人看守陵墓的。” “哦?这么说,他是吴家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真够要命的,想不到还是个守灵人!”鬼叔摇头苦笑道。 我觉得鬼叔的反应很奇怪,便问了他一句:“守灵人怎么了?” 鬼叔回答说:“一般守灵人都是老残!老的意思是年纪大,岁数大的人心理素质比较好,适合看守陵园;而残的意思,分为身体上的残疾、心理上的残疾,以及智商上的残疾,无论哪一种,都不好接触。” “才不是呢!阿昌人很不错的,别看他五十多岁,跟个老小孩儿似的,白天闲的时候,经常帮助我们这帮邻里街坊照看小孩儿。”大妈当即否定了鬼叔的说法,在我们面前夸起了那个叫阿昌的守灵人。 鬼叔略有些尴尬地冲大妈笑了笑,问道:“这个阿昌他住哪儿?陵园吗?” 大妈却突然提高了警惕,反过来问我和鬼叔:“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这么关心吴家的事?” 幸好鬼叔反应够快,谎称我们是报社的记者,最近想针对天津的一些古迹做一期报道。 大妈倒还真的信了鬼叔编出来的身份,领着我们穿过马路,走进了斜对街的胡同。 阿昌的住处就在胡同的最里面,我们从大妈口中得知,阿昌平常都是晚上才去守陵园,白天基本上在家休息。 来到阿昌家的门口,大妈走上去敲了敲门,并重复地喊着:“阿昌!阿昌……” 没过多久,院里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来了来了!这谁呀?大白天的不让人睡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