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_第六十三章 在新华夏的日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在新华夏的日子 (第1/1页)

      当新华夏海军在与西班牙人鏖战的时候,远东海军却护送来一批特殊的客人。1768年5月,新华夏迎来了一千四百多名来自满清的客人。他们来自满清最偏远的角落,川、黔、滇三省,基本都是通过翻越山岭,经由缅甸、老挝、越南等地,抵达越南的海防。此时越南正是南北对峙时期,且是长期对峙造成国力最为困顿的王朝末期,对于国内的控制已经处于历史最低点。

      此时,新华夏远东海军早已抵达海防。显然,新华夏海军没有经过越南人的同意就抵达的越南海防。在越南人似乎打算有所表示的时候,新华夏远东海军舰炮就将他们乖乖的赶回了驻防地,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些客人在越南海防登上华夏人的船只,再由海路向北,通过库叶岛,辗转三四万里,历时四个多月,抵达新华夏华京。

      华京方面对于这些将来的盟友十分重视,秦岚亲自出迎。

      崖山人的高规格接待,自然有自己的考量。晚清时期,为了变法图强,有大批的留日学生、他们满怀强国的希望在日本学习了本领回到国内,绝大多数都成了亲日派。这样正常,毕竟,华夏人一向尊师重教,对于自己的老师日本自然有好感。即使是抗战过后,以委员长为首的国民党也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

      王秋等人在经过长途跋涉过后,原本精神还是比较萎靡的。但是听闻对方介绍,这是新华夏的总统,相当于满清的皇帝后,王秋等人精神为之一振。这些来自远东的客人,好听了讲,是反清志士,但实质上,是为主流社会不容的,也就是过街老鼠般的存在,那里谈得上受人尊重?因此,崖山人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很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即使是老谋深算的王秋,都是热泪盈眶的,更何况其他的年轻人。崖山人一个轻松的举动,就收获了将来大明ZF内部的一群高官的感激与信任,十分划算。

      新华夏考虑到他们一路劳顿,贴心的给他们首先安顿了吃喝,洗漱一番就在国宾馆休息了。当然是的所谓国宾馆房间并没有多少,只能安排他们几个人住一间,第二天才安排欢迎宴会。

      崖山人的欢迎宴会并不奢华,但是处处体现出用心,无论是餐桌椅,还是白酒,全部来自满清。会场上,也是显得十分喜庆的一片红色。

      秦岚等人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是所说的话,却句句暖人心脾,让受尽白眼的这批满清的反抗者眼中含泪。很快,众人就开始大吃起来。

      酒桌果然是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在吃完一段饭后,每张桌子上的崖山人与来自满清的客人就能够呼喊对方的名字,甚至称兄道弟了,自然亲密了双方的关系。

      这一千三百多人,有一千一百多是打算参军的,只有不到二百人是作为行政干部培训。毕竟,想要反清复明,靠的还是武力。王秋可是对于林航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记忆犹新。

      这些参军人员自然是直接安排到华京东郊的陆军军营,由华京的军官们给他们安排的封闭式训练。军人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这样的安排毋庸置疑。

      至于行政干部,安排的考量就要多一些了。因为行政官员是要与百姓打交道的。一个不能为百姓考虑的官员,也是不可能获得老百姓的支持的。这样的官僚体系也必然为百姓所唾弃。因此传播崖山人“先进”的执政理念与科学思想,才是犹为重要的。为了让这些人更直观的感受到崖山人的执政理念,崖山人将这六十几名未来的行政官员分散居住在民户家里。

      黄冠城就是其中的一名预备官员,他居住的民户家庭也是新华夏最普通的一家,户主同样姓黄。按照汉人五百年前为一家的理论,他们都是自家人。因此,黄冠城称呼户主为黄伯,户主黄伯也真正将他当成了子侄。

      按照崖山人的政策,分散在外的行政人员每人每月有30华元的吃饭津贴。经过测算,普通华夏人一个月在吃上的钱也就差不多如此,甚至还略低。

      原本,崖山人的补贴标准是50元的,不过被王秋否定了。按照王秋的理念,他们是来接受知识,接受训练的,不是享受的,因此主动要求,不要什么补助,让崖山人安排他们吃公共食堂就行。

      当然,崖山人也不会苛刻这些未来的亲华夏势力,将标准定为与华夏人平均生活水平接近的程度。

      黄伯有了新的子侄十分开心,将黄冠城递来的30元直接挡了回去,“我们就缺你一口吃的,还要你的钱?你是想要你黄伯被戳脊梁骨?”

      黄冠城赶紧解释,“黄伯,这是贵国的政策啊,我们哪好违背呢?”

      老头红着脖子,“我不管什么政策,我只知道,你是我大侄子,不能要你的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