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诸葛天下_第三十八章 言明实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言明实情 (第1/1页)

    “多谢母亲的关爱。为家族办事,孩儿不累。孩儿尚有一事必须如实禀报父亲母亲,孩儿在洛阳买官归来的路途之中,路经豫州陈留附近,遇到一个贤者大儒,孩儿真情恳求,终拜入其门下,还望父亲母亲能原谅孩子的自作主张。”

    诸葛亮顺着章氏的话语,不敢有一丝的反对,但还是觉得必须得第一时间将老师蔡邕的事告诉父亲诸葛珪,以免导致诸葛氏失礼,惹其他士族笑话。

    “阿亮,你竟不经引荐,自行拜师?兹事重大,快告诉为父,所拜者何人?”诸葛珪听到诸葛亮说在回来的时候就偷偷地拜了师,不由大惊,心里急得不行。

    大汉,这时代,拜师必须极其慎重。一旦拜师,即等于将学生与老师二个家族联合了起来。

    学生对老师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孔子门生不记名的无数,其中有一些自是不成材的,却对孔子的圣名毫无影响。

    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入一生,可说入木三分,也不为过。真实意义上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因此,由不得诸葛珪如临大敌,十分焦急,生怕诸葛亮年纪太小,在回来的路途上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蒙骗,草率拜师。拜师之后,要更改师门门楣,可不容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说明老师的社会地位和父母没什么区别。

    “父亲别急,孩子并非鲁莽之辈,不识贤明。此人乃是敢于在朝堂上,直言宦官张让干政、外戚何进弄权的前议郎蔡邕,蔡伯喈公。飞白书,八分体,以及传名天下的《熹平儒经》皆是出自此人。此等大儒文士,还请父亲母亲能同意孩子拜此人为师。”

    诸葛亮现在就怕诸葛珪不同意他拜蔡邕有师,毕竟,蔡邕现在可是朝廷重犯,待罪之身,与蔡邕有所关联,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会惹祸上身。

    “竟是大儒蔡邕蔡伯喈公,我儿好生福气。伯喈公的事,为父也早有听闻,朝廷无道,不识忠良,真乃令人叹息。若是拜伯喈公为师,为父自然是同意的,甚至求之不得。却不知伯喈公现居何处?我儿拜师之后,何不请伯喈公来泰山盘桓几日?也好为父帮你隆重安排拜师仪式,广邀友人,备好束脩六礼,答谢师恩。”

    诸葛珪听到所拜之人是大儒蔡邕,心中一阵大喜,却又开始担忧诸葛亮人小耳轻,容易被他人忽悠蒙骗,万一是个冒认充假的混人,并非是真正的蔡邕,那可就不是一件美事了。因此,想帮诸葛亮把把关,鉴别一下,故意提出要见蔡邕,以便亲眼一见,了了诸葛亮拜师蔡邕一事的心结。

    “不瞒父亲母亲得知,老师如今被宦官外戚到处捉拿,四处搜捕,算是归家无门,无处可去。孩儿能在回来泰山的路上偶尔遇到,也是因缘幸会。老师原本是想回陈留郡圉县老家,避难躲祸,孩子既思念父亲母亲,又想留在老师身边学艺,且实是不忍老师颠泊流离,居无定所,故斗胆邀请老师前来家中留宿,还请父亲母亲不要怪罪孩儿不禀自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