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准五星级小区(九) (第1/1页)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室内。白天。 新家很安静。 这是一栋新楼。 每层四户人家,没有共同的墙壁,面积很大,彼此之间都有纵深。 没有公寓那样的拥挤局促,没有那样的噪声、垃圾打扰。 有时,从楼下儿童游乐场地传来孩子的海豚音啸叫,反而觉得是一种可爱、美好。 这一阵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 乾国版图,城市交通路上/媒体等,平台终端、演播室,室外-室内。白天。 第三十城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无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上,一名行人年轻女子被两辆机动车先后碾轧,导致死亡。 第十三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发布人脸识别技术; 对人行横道上闯红灯的行人予以个人信息披露示众、罚款。 紧接在第三十城市的那次交通事故之后,显得不合时宜、生不逢时。 但是国家电视台对第十三城市进行“点赞”报道。 报道之后再次招来非议。 有法学家指出该交管部门披露个人信息存在行政违法的嫌疑。 最近国家电视台似乎频频遭到行业专家指出漏洞。 一次报道可燃冰的开采时,介绍一个计量单位的可燃冰可供汽车行驶五万公里。 之后专家计算,只能支持三百多公里。 分歧的原因在于计量单位下的可燃冰物理性状不同。 第二城市,城市交通,路上/移动媒体等,办公室,室外-室内。白天。 第二城市的一家移动媒体。 这次对第三十城市的人行横道交通事故集中着力报道,引发公众讨论。 起初这家移动媒体的报道对人行横道上的立法和执法认识不清; 还是呼吁“礼让”,而不是“守法让行”; 以普通观念推揣行人当时的心理、分散、偏离应关注的焦点; 而不是集中在严格执法上。 但是随着报道和公众互动参与的推进,移动媒体终于还是把握住了中心、重点; 促使交管部门“联合”这家媒体发出倡议: 斑马线前车让人,违法者将受到扣分、罚款的处罚。 这就是严格执法。 原先的乱象都是因为虽有规矩但不执行、不遵守。 还有一些网络媒体详细介绍怎样才是合格的“车让人”; 用图解直观演示人行横道上的各种交通形势。 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减速让行也是违法,就要扣分、罚款; 正确的做法是需要完全停下,停车让行。 这是普法了。 第二城市,准五星级小区,家/移动媒体,平台,室内。白天-晚上。 十六的公益网站因为涉及不当泄露个人信息,被勒令停运、限期整改。 关键时刻不能发力,十六很着急。 看到大家对人行横道的问题掀起关注热潮,十六既喜又忧。 喜的是终于有这么多人认识到斑马线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忧的是秩序一下变好之后,十六没有用武之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