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 寻找双排座车 (第1/1页)
科技工作和对外协作,政府这边是张敬民分管,慰问省里的专家学者也是张敬民提出。陈长勇这么一推,张敬民也不好说什么,就给马运昌说了一下。马运昌以为是要他亲自参加,叹着气说:“敬民呀,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你看我这段时间跑基层太多,成天坐车,骨头节都抖伤了,十天半月也恢复不过来,所以我就不出面了,就算是照顾我了。你找长勇一下,他的时间多一点,刚刚上来,多承担一点责任,也是应该的。就由他给祥兴书记打招呼,然后你们两个就组织落实吧,一个县委副书记,一个政府常务副县长,规格也是足够的,省头的专家学者不会不认同。” 认不认同这倒不重要,只不过省里好多专家学者的关系,都是通过柴中元这条线拉连起来的,所以要保持和他的紧密联系。他乐意出面做,县里头有什么事,告诉他了,他就主动联络别的人,知道找谁能够解决问题,会亲自去联络作工作。依靠专家学者的理念,基本上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张敬民的意思,是要把这个事情提升一步,筹备建立专家组,把他们真正网络进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马运昌心里很明白这个建议的实际意义,当即表态说,要写入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就由张敬民构思起草依靠专家学者内容的一段文字,交给办公室原原本本地装进报告里面去,报告出台之前还要加强保密,对谁也不要再提,他担心这种有前瞻意义的词汇被别有用心的人剽窃了,抢先拿去发表贪功,变成别人的思路,那政府这头就算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张敬民和陈长勇商量定了几个人,也确定要亲自去面见柴中元。可是这几天岳母的情况很不好,他有预感,如果这时候他不在县里,恐出现意外谢静雅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想先给柴中元打个电话去,和他另外约时间,可是那边接电话的人回答说,几天都不见柴总,也不知去了哪里。 张敬民把贺国荣叫来,告诉他参加慰问小组,要去和那些专家学者见一下,认识他们的住处,办公地点,以后去找他们方便。在与他们的交谈之中,注意收集他们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专家组的筹备过程要前程参与,下步就作为县政府的联络员。 看着贺国荣略显疲惫的脸,没有休息好,张敬民好想说几句宽慰的话,也不清楚他对举报信的事知道多少,从地委组织部谈话出来,马运昌就打招呼:“先不要声张,最好不要随便说出去,要是不小心把签名的事敞了风,预料不到会产生什么后果。特别是你和长勇,被外面知道了有你们的名字在上面,事情就复杂了。” 有什么复杂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有相信者,那也没办法,由他去!陈长勇倒是很认真进行分析,说那信上面有贺国荣的名字,他就逃不脱执笔的嫌疑。张敬民反问他:“有签名的人就值得怀疑,那么你、我的名字都在上面,怎么说?” “绝对是冒名顶替。” “县里这么多领导干部,为什么就只冒我们两个的名?” “因为……” “我们两个的名字是冒名顶替,那贺国荣的名字就不是冒名顶替?” “总之……” “写举报信的人动机很清楚,就是阻止王晓辉来贵山,这一点,你承不承认?” “我承认,我就是这样来分析的。” “具备这样动机的人一是对县长的位置有企盼,二是与王晓辉有矛盾,三是移花接木嫁祸于人。这三样贺国荣占了哪一样?你这样分析了吗?” 陈长勇被问傻了眼。 张敬民终究没有对贺国荣说什么,还是工作着吧,精力集中,奔忙着,少想一点,也许好一些。只把任务交给了他,按照陈书记的统一安排,安排下,嘱咐他明天就开始,去省里慰问专家学者,尽可能到每个专家学者的家里看一下。特别是柴总,一是有寒腿病,天冷就会发作,还有,他住的地方一点也不好,楼梯在外面,楼层又高,一遇到凝冻天气就恼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