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年华_第135章 果木林村遇蹊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果木林村遇蹊跷 (第1/1页)

    果木林村后山上有两口井,过去一直供给是全村人畜饮用。去年开始,就有反映说井口出水变小了,渐渐不够用了,到了冬季,水更小,只能一瓢一瓢地往外舀了。城关区送来了村里的报告,要求修建提灌,把玻璃河的水引上来,经过净化处理后饮用。经过初步勘测,投资要超过百万。就县里的财力,根本无法解决。

    张敬民亲自到现场考察。一眼就看出来,植被破坏严重,是井水变小的直接原因。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止乱砍滥伐,保护好山上植被,控制水土流失,让井水恢复,并不是不可能。有一部分村民还去了县政府,要面见县长,尽快出钱给他们修建提灌站。有了钱,水是可以这样解决,可是上山砍伐的情况不解决,周围所有的上头都砍伐光了,那以后怎么办?村民们也想了办法,制定了村规民约,这边砍,那边就赶紧种上。想法是对的,可是长出来的赶不上被砍掉的。还有不自觉的人,白天不行,晚上偷砍。村规民约失了效。

    果木林村的植被破坏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比较典型,村子背后两三公里就是大河,村子周边十多个山都成了光头,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大河,继续下去,后果将特别严重。不仅仅是一个村失去生存环境的问题,而是大河流域遭受破坏的大问题。果木林村的问题,在局里都讨论过多次。得出的结论,再不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砍伐的话,最后的结果,就只有整村搬迁,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事实。

    好在水电站已经动工,果木林村作为水淹区,移民搬迁已成定局。针对果木林村的实际,做出来的具体方案是:全村共有二百四十户,其中一百七十五户集中搬迁,在劈地规划新村;有十九户分散投亲靠友;有四户属于老弱病残,由政府妥善安排,进养老院,福利院,养老送终和医治疗养。

    根据工程进度,再有六个月,大坝就要关闸蓄水了。集体搬迁的等待新村建设完毕,而投亲靠友的散户,现在真是拆旧房建新房的时候,可是看上去村子里没见有哪家在动。错过这个时机,等到大坝建好了,就要关闸蓄水的时候,分分秒秒都很珍贵,哪个时候弄不好就会措手不及。这些情况,几次会议上都做了强调。为了有效推动,县里还建立了县领导划村包干的制度。规定一个县级干部一个科局级干部三个一般干部为一个组,包干负责一个村,从拆旧到建新,责任田地安排,搬迁运输,补助费落实,要求逐户登记,追踪人头,精准到位。

    有一些移民一直想不通,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依依不舍,这情有可原。但是只要给他们说清楚建设水电站的前景,说清楚对全县几十万人带来的好处,政府对他们搬迁后的安排考虑,生活生产发展的帮助和补偿,只能比以前好,绝不会比以前差的承诺,还有今后的长期扶持。说深说透,移民们绝大多数是懂道理的,理解政府的规划发展是为了全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个别少数人不听不理解,也要采取多方面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果木林村是卢跃进和陈长勇两个领导包干负责的村。是已经来去过了,还是没有到?张敬民不敢擅自猜测。但是一看村里的情景,由不得就担心起来,不知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这个时候要是碰巧他们也在村里的话,大家就一起去串串门,谈谈心,尽可能多深入多了解移民群众的想法。特别是困难大的家庭,没有全劳力的,独生子女户,孤寡老人,孤儿寡崽,等等这些情况,更要做到心中有数,时刻挂记着。千方百计处理好解决好。有一家算一家,有一个算一个,千万不能漏掉。漏掉一个都是大失误。

    从村口往里面看,整个村,没有见到有人家在开始拆房子,村道上的鸡鸭闲逛着,有一两条家犬懒洋洋地躺在道路中间。看来还是没有行动。这两位干什么去了呢?

    包干这个村的县级领导是卢跃进,科局级领导是陈长勇。陈长勇是统战部长,上任不到一个月,可能还在熟悉情况,与原任搞交接。心理有些想法,这也很正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