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第3/3页)
“阿奶,怎么会没用?您留着,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人婚嫁时,可以用来送人。”简明宇嘴上这么说着,手里的活也没停。 “那好,我这里留一些,其余你好生保管。”童氏说完,就回房去挑拣珍珠。 这次,简明宇没有再推辞。 童氏可不管瀚海州会不会有人买珍珠,她还是按照以前的标准,将能卖上价的珍珠归拢到一起,其余实在不入眼的小珍珠则收进一个小袋子中。分装好后,她拿了几颗品相中等的珍珠自己收着,剩余那些还是按照老样子,放入木盒子中。 “明宇,我给你弄妥当了,你去放好,这里我来弄。”童氏脚步轻快,语调微扬,在在都显示,她心情极好。 简明宇将手漂洗干净,接过木盒回房,拿出装有大珍珠的布袋子塞进箱底,其余则随手搁在桌上,等着简明宇磨粉备用。 蚌rou腥味重,即便在姜普及后,爱吃的人也不算多,农家人更多都是用来喂鸡喂鸭。这并非蚌rou入不得口,实是农家作料不多,更不舍得多放油盐酱醋,味道能好才怪。 钟家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简明宇手艺又极为高超,腥气重的蚌rou,也能被他做出花来。若再加上钟庆然提供的菜方子,一加一的效果可不是只有二这么简单,这完全就跟产生了化学反应般,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蚌rou不能直接用,得先吐沙,可这些海蚌都被撬开了壳子,眼看是活不成了,简明宇便在钟庆然建议下,加了些盐等,加快吐沙过程。 “庆然,饭好了,快出来吃饭。”简明宇擦干净手,轻推开书房和卧室相连的木门。 “这么快?”钟庆然抬头看了眼沙漏,这种感觉他时常有,过于专注时,压根就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将画稿用镇纸压好,钟庆然起身跟着简明宇出门。他是最后一个,钟老爷子等人早已就位。 “吃吧。”钟老爷子开动后,所有人开始动筷。 钟庆然夹了一筷子蚌rou,鲜美的味道瞬间在舌尖爆开,引得他食欲大振。 福村不缺海味,只是之前大家都忙于村子建设和垦荒,没多少时间去赶海,周茗带领的船工调入村卫队后,也忙着训练和砌墙,偶尔才会出海捕鱼。总体上来说,大家用海味的时候不多,也就这些天,村民有了余裕,这才开始丰富饭桌。 换而言之,钟庆然也不常吃到海鲜。这一餐,算是让他一饱口福。 简明晨小嘴巴动得欢快,他哥的手艺显见得越来越好,他吃得都快将自己的舌头都给吞进肚里。一想到成家以后,他自己要**出去,再不能常常吃到哥哥做的吃食,他就垮下一张脸,小小的心中想着,以后一定要找个厨艺精湛的媳妇,就算达不到哥哥的水准,至少也得学个六七成,不然,他这张被养叼了的嘴,怕是一时难以习惯。 饭后,钟庆然和简明宇去了趟菌菇栽培室。 地窖总归不太方便,这里也不用太过防备,比以前方便不少,钟庆然便把培养基和菌种采收都教给了沈长贵一家。他们就住在前院倒座房里,除了留个人看门之外,其余人就在菜地这边忙活。 菌菇栽培室也设在后院菜地中,因着只需满足一村人日常所用,不需要往外售卖,规模不大。沈长贵一家足够照料,钟家名下的田地和菜园子。 菌室构造和其他房间不同,偌大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平时偶尔开启,让菌菇见一见光,大多时候,都关得严严实实。室内温度比室外要高上好几度,也亏得现在已经是夏天,室内外温差感觉不是很明显,换做其他时候,还不得冰火两重天? 将窗户打开,稍微通了下风,钟庆然和简明宇这才进入。 在河湾村种植的几种菌菇,钟庆然都留了种,一路上都被密封在铜箱中,菌种损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对此,钟庆然很满意,只要还有菌种存在,他就能繁衍出一大堆菌菇。 房子一落成,沈长贵一家便致力于菌菇栽培中,到目前为止,生长期最快的草菇,已经快可以采收。 看着一簇簇白色圆形的子实体,钟庆然轻扯嘴角,绽开一抹笑意。来到瀚海州,要说最不习惯的,便是这边的气候,使得想吃个新鲜菜都不能。小青菜是生长最快的蔬菜,发芽后大约七八天便能端上饭桌。 可这也得看情况啊,农家哪舍得摘小苗子吃?河湾村冬天都只有几样新鲜菜蔬,更不用说更加北方的瀚海州。这里温度太低,正常生长七八天便可以食用的小青菜,在福村,怎么也得生长个十来天。 钟家不需要像其他村民那样计较这些,可每次童氏去摘菜,眼里总带着丝心疼,这一棵棵小青菜,长成了能吃多久?即便再不舍,也比不上家人重要,既然庆然想吃,童氏也只能满足他。 钟庆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这事他说也没用,还不如用实际行动表明。等以后家里储备多了,童氏也就不会将这些看得这么宝贵。说来说去,童氏还是在为他cao心,在不清楚这边田地产量的情况下,能少用一点是一点,免得等到来年,连粮食都吃不上,那样太过遭罪。 钟庆然并不怎么忧心此事,就目前庄稼的长势来看,产量可能不及河湾村那边的田地高,但也没到种不出粮食的地步。这次垦荒和以前不同,掺了大量山林中的腐殖土,肥力不低,如今的产量大抵已经达到最高,即便等地种熟后,亩产提升也不会太过明显。这也就表明,一亩地能养活的人比河湾村要少。幸亏瀚海州幅员辽阔,人烟稀少,不然,就得年年闹饥荒了。 地力充足的情况下,亩产还比河湾村低,造成这一状况的最大元凶便是这里恶劣的气候条件。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