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有劳宝珠定场面 (第4/6页)
”袁训嗓音黯然:“可舅父对我慈爱如亲父,舅父也上了年纪,舅母也深受教训,舅父再没有对她好过。给她一个儿子,都知道是酒醉后有的。数十年,舅父不进她的房,数十年,舅父一个人孤单,他内心苦楚,无处去说。” 袁训苦恼:“父亲已逝,旧事我不想再提。但要我和舅母说话,我宁可去跳黄河。” “那就不说便是,我们孝敬舅父,不用孝敬舅母。”宝珠维护地道。 袁训若有所思:“所以,母亲说宝珠是能干的,宝珠性子好,后天我们去舅父府上做客,如果遇到舅母出来,应酬她的事,就交给宝珠。” 他柔声地道:“小宝,母亲说与舅母走动,或与舅母不走动这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吧。”怕宝珠还不能明白,袁训又道:“我和母亲都不干涉。” 半晌,宝珠回过神。把袁训面颊一揪,就不肯答应。怕忠婆听到,宝珠放低嗓音,但是哇啦哇啦的,内心抗拒到不能。 “上有母亲,又有夫君,什么时候轮到宝珠拿这主意?” “你能干呗。”袁训哄她。 宝珠脸儿苦苦的:“可我也想跟在你们后面,母亲说走动,我没什么。母亲说不走动,我就不用理会。这事儿怎么能交给宝珠决定?” 把袁训晃一晃。宝珠不无哀怨:“明天你去回母亲,说宝珠拿不好主意,宝珠笨得很。” “我们就要去舅父府上做客,舅母假如出来待客,我是不理她,母亲也不想说话,你不拿主意,你也别理她。” 宝珠傻住眼;“她若是和我说话,我不理她?”她低低惊呼:“这事儿我干不出来,”对袁训更加的幽怨:“舅母能不出来吗?” “祖母也去,婶娘们也去,她真的不出来也就罢了。但她若出来,我们都不能看到她,祖母难道不奇怪吗?” 宝珠双眸茫然:“是啊?又不犯着特意对祖母解释这事情,笑话倒不笑话,舅父面子上总不好看。” “所以这事情交给你,母亲也没说一定要你应酬她,你若不理,你就先去对祖母解释这事,” 袁训说到这里,宝珠奋力打断:“不行” 她叫得太急,把袁训吓了一跳。 宝珠自悔焦急,重新放松面容,默默想上一会儿,才不情愿的对袁训说出心里话。 “我从小儿没有父母,祖母以前总是恨呀恨的,也不能亲近。我不能去说服祖母改变心思,只能想自己以后嫁的人家,是个和和气气的人家。托赖祖母心思改变,舅祖父和舅父作主,为我们成就亲事。” 宝珠深情地望向袁训:“从我嫁给你,除去你从军那几天,再没有一天不好。jiejie们不明说对我说,也看得出来她们在想,宝珠怎么能过得这样好呢?又有祖母疼你像亲孙子,可怜她一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亲戚们全是夸赞的,奶妈和红花儿也说趁心。这样的好日子,我不能添上污点。” 她咬住唇,凝视袁训:“我嫁的人家是最好的,也果然是最好的”半点不如意的事也没有,就是有,宝珠也当它不存在过。 袁训张开手臂,要把宝珠紧紧抱住时,宝珠又哀哀怜怜:“怎么能把主意给宝珠选呢?”又伤心起来。 袁训忍无可忍,哈哈大笑起来。在这笑声中,天大的难事,也不会放在心上。于是,就只有一件难事出现。 忠婆在外面低语:“小爷奶奶睡吧,这屋子浅,仔细吵到小姑娘。” …… 第二天,宝珠不正视这件事也不行。安老太太让人把宝珠叫去,邵氏张氏都在这里。从京里带来的箱笼打开,在给辅国公夫人挑见面礼。 老太太心满意足,自从她出京到了山西,自己揣摩着,没有一天不是更满意。 “宝珠啊,你嫁的这样好,也是你的人好才是。” 宝珠自然要道:“这是有祖母在,有舅祖父看着祖母,才有这样的好人家。” 安老太太日子趁心,人更谦逊起来。像是过得趁心的人,都有几分谦逊。 “这是你的福气,才有这样的好婆婆好丈夫。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好人家,我们也不能丢脸面。你是见过国公夫人的,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听你的主意,好备礼物给她。” 宝珠弱弱,这又是让宝珠拿主意? 当家女主人,拿主意是她的本分才是。 可宝珠如实地说:“没和舅母多说过话,她的喜好我却不知。” “那你说说见面时,她穿的是什么,戴的是什么,我大约能估摸出一些来。”安老太太是很想把国公夫人头一面就处好。 宝珠心头叹气,先不说不想说母亲让算计的事,再就只看祖母不想丢母亲人的这情意,宝珠更不愿再提旧事。 她就帮着选出几样,一定贵重,也一定精致,安老太太手面不可能比国公府大,但为了亲家和好孙婿,不敢怠慢他们亲戚。 老太太就一个兄长,她一生深得南安侯照顾。由自己推亲家,又亲眼见到辅国公和袁夫人兄妹一样情深,不然这亲事可就出不来,两个手足情深的兄长,才结成宝珠和袁训的好亲事。老太太感激不尽,如果这是在京里,她可以把家底子掏出来送礼。 宝珠不能扫她的兴,又不愿污自己家,一个字没提旧事。回来坐上半天,觉得这事情也是的,只有宝珠能应酬。 这里的人中,只有她是和辅国公夫人说过话,又送东送西的来往过。她对这件事,这就无可推托,当晚对袁训道:“没办法,只有我和她应酬吧。” 不然还能找出来谁呢? 袁训打了一躬:“有劳宝珠。” …… 亲戚们会面这事情,第一要圆满,第二要圆满,第三也要圆满。亲切融洽的会谈,都在圆满当中。 袁夫人是亲切的人,也是高傲的人。她不愿记恨辅国公夫人,是她为自己成就姻缘。不然让袁夫人自己选亲事,只会把王公孙子选到眼睛花,轮不到城外小镇上杂货店的小东家。 没有辅国公夫人,终袁氏夫妻一生,也没有碰面机会。 这是她不恨的理由,也充分说明,袁夫人是个记得住别人好的人。 但她也不愿意理会辅国公夫人,自然也有理由。孟母曾为儿子念书而三迁,怕邻居们影响到儿子,不能给儿子好的学习环境。 袁夫人与辅国公夫人之间,虽然不是为念书,但为居家过日子,谁又愿意来往走动的人心思歹毒,没事儿就让她算计一下。 因祸而得情深丈夫,那是袁夫人情深一片,不曾动摇,又是她为人的好处,不是辅国公夫人做这事的本心正确。 这是她不愿意与国公夫人走动的理由,当时她心肠如毒蛇一般,谁愿意和豺狼虎豹常相交往? 人的一生都有机会,也大多的人做过不能挽回的错事,或大错或小错。而辅国公夫人后来深受公婆丈夫的不屑,她有所改变,但也不是袁夫人能体谅她的理由。 所以这个难题,袁夫人交给亲切柔和的宝珠去决定,她有宝珠这样的媳妇,又算一件福气事情。 和袁夫人相比,辅国公夫人就没有这福气。 同样的一个夜晚,宝珠想通唯有她自己能让明天的宴客圆满这个钟点儿上,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