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谨慎 (第4/5页)
家人都不中看。” 而且还知道过年应该在别人家里吃饭。 宝珠大乐,又为外甥女儿骄傲。哄着她喝半碗汤,告诉她停一时才能吃果子。念姐儿乖乖答应着,又迸出来一句:“他们家人不讨人喜欢。” 不等宝珠愕然这话是怎么出来的,念姐儿踏着她的小皮靴子,嚷着出去看堆的雪人,奶妈抱她出去。 红花进来收拾碗筷走,宝珠独坐窗前,由不得又想到“不讨人喜欢”。 真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发觉的,宝珠今天的确不喜欢。 她打迭起的满腔好好走亲戚的心,全让那清一色的大红衣裳给搅和。真是不怕恶心到祖宗。 宝珠本来想装看不到,但是肯定不会和大红衣裳的姨娘们见礼。偏偏公子们不识趣,姑娘们又见识她的威风想和她攀谈。 就在他们要走过来而还没有过来时,宝珠忍无可忍的动了动眸子,清亮认真的打量了姨娘们一眼。 她昂首不看任何人,只定定的先看凌姨娘的衣角,再看宫姨娘的衣袖,挪到沙姨娘的衣襟上去……。最后到姜姨娘的全身。 有时候想装个糊涂都难。 宝珠用这想法做为她眼神的结束,缓缓收回眸光,无可奈何之下,还好有念姐儿可以凝眸。 公子们硬生生止住步子,姑娘们也涨红面庞。 龙怀城是开心的,和八奶奶奉承似的请宝珠入厅上坐地。宝珠冷笑,舅母在厅内坐在末位,你们准备请我坐到门槛上吗? 还是把凌姨娘拉下来,把她的位置给我? 宝珠带人前来,可没打算给谁当枪使。你们府上爱怎么穿衣服,怎么排位置,全是你们自己该解决的事。 我要是不来大同,你们不照样忍着? 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 宝珠婉言谢绝,对龙怀城夫妻道:“舅母在哪里,我随在其后就行。”当下更约束念姐儿,不愿意她和几个孩子去玩耍。 她不是有意地想让龙怀城羞愧,龙怀城也羞愧难当。 他完全明白宝珠的意思,如她前两回说过的,一回是大闹凌姨娘房中,一回是龙氏兄弟上门借钱。宝珠曾道:“我年纪小,见识浅,”她不但守住礼让,也守住她是晚辈,并不无事多管。 再让宝珠,好似逼着宝珠去和凌姨娘等人生分似的。龙怀城没有勉强,见母亲回来,由着宝珠站到母亲后面,大家拜过祠堂,宝珠告辞离去。 没有人留她,国公夫人甚至让她早走:“风雪大,早走早到家,过年不请你吃年酒,有几样可吃的菜,给你和小姑娘,你带上吧。” 带上至于吃不吃,国公夫人就管不着了。 这件事在宝珠心里存着,难怪她是不高兴的。 …… 烛光摇曳,窗外飞雪。北风在窗纸上印出千奇百怪的样子,树影不时带狰狞,雪花不时又陆离。 姐儿和奶妈在隔壁睡下,红花伴着宝珠,她沉沉睡去,宝珠还对着微弱烛光想心事。 大红衣裙总是从眼前飘过,让宝珠久久不能入睡。 她先想到龙怀文,舅父家世本就不差,他少年纵横沙场时,应该和姐丈陈留成名的年纪差不多。 姐丈少年成名,以武功闻名于世。而龙大公子呢,宝珠在到山西以前,从没听到他的名字。宝珠鄙夷,心就放在干坏事上面去了 国公府的长子该做什么,他像是全不知道。 龙二公子龙三公子宝珠不认得,不过想来他们是宫姨娘沙姨娘的孩子,会与定边郡王走得很近,宝珠淡淡,既然有个郡王作后盾,那更应该在家里出人头地才是。 宝珠没听到。 没听到大同府对龙二公子龙三公子维护家声的评价,虽然她不常出门,但她不常出门,也听过陈留郡王,那时还在内陆小城。 而现在近在大同,二三公子也是寂寂无名。 宝珠淡淡,也就一般吧。 龙四公子龙五公子弃武就文,在气质上让宝珠亲切,仅此而已。宝珠淡淡,文人中有名望的,有孔老夫子。夫子少年时做学问,没有名气。宝珠再想,甘罗十二不就拜相了?四表兄五表兄,你们都已亲事,倒还没有挥笔定江山? 宝珠淡淡,你们就当我苛刻吧。 六公子宝珠只见过两面,几乎没说什么。宝珠也放过他。 七公子见也没见,宝珠也不必去想。 龙怀城,老八让宝珠颦眉,轻轻咬住红唇。今天的大红衣裙到处飞,宝珠把责任怪在八表兄身上。 这是你的事情 这是你的职责 舅父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就是他有难处,就是他无心整顿旧家风。八表兄你长大了,为什么不作修正? 你执意提出,宝珠不信舅父不作理会。 宝珠冷笑,八表兄也是只打坏主意去了吧? 今天祠堂里他早安排好人,有照顾相护的意思,但宝珠不领情。宝珠要是领了情,就要掺和到兄弟之争中去。 宝珠挑眉头,我虽不聪明,却不会帮八表兄和舅母做到什么样什么样的地步上去? 是也不是? 她深深怅然,想这完全是与不是一个母亲生的有关。 但随即,她抹杀掉这个想法。不是一个母亲生的而相亲相厚的家,不在少数。是别人能互相体谅,还是表兄们特别搅和? 北风重重打在窗户上,惊得烛火噗地灭了。在这里是常事,宝珠不以为意,也不想打断红花的好睡眠。 雪在窗外发白,映得房中并不是太暗。微暗半明中,宝珠觉得更能想心事。 暗夜中,她的眸子琥珀似发着微光,好似久藏的美玉隐在其中。 无意中想起的两个字,“体谅”,让宝珠自己想自己醒。 体谅,就是这样。他们没有人肯体谅舅父,也没有人体谅兄弟。旋即,宝珠又想到远在京中的祖母,祖母晚年大为改变,现在应该和母亲天天冲雪,很是快活吧? 自然的,母亲是肯体谅别人的人。才会把宝珠送来边城。 宝珠又想到掌珠,大姐同样也是不肯体谅别人的人,而文章侯府,亦是同样。姐丈韩世拓就在此时跳上宝珠心头。 新年的夜里,宝珠回想她屡次给韩世拓的信中,像是敲打的并不多,又像是提醒的也不少?总盼着身边能改进肯改进的人,越来越好才是。 …… “你说的事情,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