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与jiejie相亲相厚 (第1/5页)
红花独自在被窝里欢欢喜喜,为着奶奶这般聪明而喜悦。宝珠也没有睡着。她由回想白天劝龙家表兄们的话,更把自己透彻的想上一想。 责任,很多时候代表的不是得到,而是付出。宝珠在怀疑龙怀城等人是不是能做到时,也同时把袁训想起来。 这是宝珠的责任。 思念她的丈夫,本是她每晚必做的事情。有时候,她从早到晚的都思念他。但思念过久,反而更添烦恼。宝珠就在每晚睡下后,借着房中微弱的起夜红烛,把风吹雪动窗户暗影当成袁训,嘴角噙笑的狠狠想他一回,带着他入梦中,白天起来,则尽量让自己不要再想。 这也是宝珠愿意秦氏上门的原因,而宝珠也是感激秦氏上门的,当然秦氏再三天两天的就无礼起来,也不能容忍姑息。秦氏的到来,宝珠的心思可以转开,不用固执而深重的陷在对袁训的思念之中。 哪怕是听秦氏说起她想丈夫,宝珠也不是一个人独自的背负这思念,。那独自行走在思念中的滋味,好似雪冷霜天,野径无人。只有宝珠一个人独孤的走着,实在不好过。 想着想着,宝珠又叫红花:“下个月给大姑爷送的衣裳,裁出来没有?” 想远行的人袁训,宝珠又能想到另一个远行的人,韩世拓。 一样是离开家的人,袁训让宝珠的担心,是血雨腥风。而韩世拓让宝珠的担心,是世界太花。 她正在想给袁训做的衣裳,缝的帕子,表凶爱干净,又爱好看,他的东西在成亲后,总是磨着宝珠收拾。由衣裳,宝珠就自然的想到大姐丈,这就叫声红花问一声。 红花睡在宝珠床前,伸出脑袋来笑:“裁好的,明天就开始缝起来。奶妈又说腌制的rou食,天冷不会坏,多多给大姑爷送去。可怜他一个人离开家,又不像我们跟着奶奶有依靠,我红花想想他都是孤单的。” “他要是愿意孤单,我倒放下心。”宝珠自言自语着。 一夜天明,下午万大成过来,告诉宝珠和国公府的契约已成,托的是可靠的经济,按正常田价付的钱。宝珠和万大成都不喜欢公子们,但也不想欺负公子们,而国公府正需要钱,他们找出风调雨顺日子的田价格,和钱三等管家们有商有量,皆大欢喜的成交。 三天以后,龙怀城兄弟送六公子龙怀无上路。 贵公子在父亲的庇护下长大,从没有吃过这种割自己rou的煎熬苦,人都瘦下来一圈。 名刀送上送行酒,龙怀城呈给龙五,龙五呈给龙四。兄弟几个从没有这样有默契过,龙四公子嗓子嘶哑,他的兄弟们也和他一样,是这几天把他们愁的,把他们急出来的。 “六弟,冰天雪地的,一路保重。记住路上起早睡晚,千万按着天数送到才好。”龙四公子哽咽。 漫漫白雪中,是漫漫长车队。这车上装的哪里是粮食,是公子们的心头血才是。 号称十万两雪花银的龙六公子,早红了眼圈。以前十万雪花银六公子不放心上,现在是几两银子他也要掂量掂量。 他换过酒一饮而尽,郑重地道:“四哥放心,五哥放心,八弟你也放心。就是我冻死累死在路上,也是死在梁山王大营外面,把粮车交到他手上我再瞑目。” 六公子转身上马,再说下去他心头愤得恨不能撕裂这天地。 性子彪悍的龙怀无,暴躁几不亚于龙怀文。龙怀文是最近屡屡受挫,他躁不起来。而龙六公子是让世事压住,他在马上面对风雪,扯开自己衣襟,忽然疯狂的吼了一声。 再不叫几下,他能憋屈疯掉。 责任 他心里总压着这两个字。 有人朝闻道,夕死可以,这是能很快领悟的那种人。有的人脑袋百敲不开,还要反弹出一肚子怨气回去。 不能说龙怀无就这么有灵性,宝珠一说他就懂了。 龙怀无是被迫,让最近的事情压得他不能不重视宝珠的话。而他就要押粮而去,责任两个字他要天天想才行。 他要是不负责任,这粮车可就完了。 责任有如大山,你不担起来,它也跟着你,可以压你成泥成灰。你要挺挺劲儿,扛起来了,肩头就是风景。 龙怀无拂拂肩头雪,冷对满怀风,一摆手,漫漫车队跟上,往漫漫风雪中行去。 风雪,也同样迷住送行人眼睛。 龙四龙五龙八三兄弟,看着车队渐行渐远,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大家回身上马,往府中而去。 龙怀城也红了眼睛,他还要留下筹最后一批粮草。龙怀城告诉自己还有时间,只要他肯担起来,他还是有办法的。 担? 这个字让龙怀城也痛苦的回想到宝珠的话。男人让女人教训总是难过。龙氏兄弟面对宝珠的话,而发不出来脾气。不是因为他们是上门去求人。 是宝珠也知道她的短处,她含笑着:“我知道我年纪小,我知道我见识浅……”可她却知道“责任”这两个字。 这就比自家兄弟高出许多。 龙怀城无奈,这个认识让他难过。但随即,他用愤怒压下由宝珠引起来的难过。两拨子事,一件是粮食哄抬,一件是田产坐山车似的上抬下压,这是有人为之。 龙怀城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查出这件事。这点儿事查不出来,我…。还谈什么袭爵,谈什么支撑家门 …… 事后,有人评论辅国公府卖田的事,说一声时也命也。 两天之内,先是有人争抢,田价抬起十分。再就有人践踏,田价跌下去十分。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在那至今如飞鸟无踪的洪氏和万大同互相抬价时,老经济们都看出来不对。他们看出来的不对,从不是怀疑洪氏和万大同做假。两个人都是身携珠宝,人可以骗人,珠宝不骗人。 老经济们看出来的,就是在辅国公府的田地一成交后,田价必然大跌。 阴盛阳衰,阳盛阴也必然衰败,这是事物发展规矩,物到极致,必然反着来。辅国公的田价,那天就抬到十分不可能的地步。 由一个据说在家里争风吃醋失败,卷银子回乡安家的妇人,和另一个神出鬼没,凡是做事,别人当时不明白,后来发现他准赚钱的万大同,抬到人人不能相信的境界去。 第二天田价下跌,可以说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