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人比人,比死人 (第1/2页)
1**3.人比人,比死人 韩金山就用那张银行卡上的钱在白石铺那家私人修船厂里买了一艘县航运淘汰下来当废铁处理、被更换动力和重新刷漆之后焕然一新的铁皮打渔船。与别的渔船有些不同的是他的那艘船比其他的规模更大、马力更大、载重更多、速度更快。刚开始,沅江上的那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都笑话他是高*炮打夜蚊子--大材小用。直到韩金山借着黄立诚的背景、靠着自己的一对拳头,将白石铺到营盘洲、马石的轮渡码头占为己有,成了独家经营,那些渔民才明白,这个从城里退回乡村的混混从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轮渡上。 那个会打架、会耍**、也有些心狠手辣的韩金山的渔船在站稳了脚跟之后,为了适应轮渡的需要,还按规定又进行了改装,船舱里放上几排条椅还可以堆放一些化肥和粮食,船头加装了一个帆布遮阳棚,可以挤下四五台摩托车,还可以放下乘客挑的竹箩筐,一台加强版的50马力的电启动柴油发动机可以无需他人照看,韩金山既是船主又是船长,既是舵手又是水手。 其实像航行在沅江上下很多小地方的韩金山这样的小轮渡属于三不管,航运嫌太小、交通嫌没有油水、村落嫌麻烦,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生自灭;有些轮渡的规章制度也没人监督,船上甚至连个水手也没有。不过常来常往的乘客都乐意客串一把,不过就是当船要靠岸和离岸的时候,将缆绳前面的活扣套上或者从趸船的铁桩上取下。有时候送人和货物到乘客指定的地方连个水泥趸船也没有,渡轮就索性冲上沙滩。微波拍打的沙滩上**的,一走一个**的脚印。 也许这才是韩金山的缘,他就那样平平淡淡、自由自在的在那个渡口度过了快十年的光景,昔日的街头小混混摇身一变就成了那些乘客嘴里的韩摆渡了。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七点半就悠哉游哉的将那些白石铺和马石的乘客渡过江去,还可以把一些写生的学生、采风的老师、旅游的游客送到营盘洲上去,或者把营盘洲那个沅江小岛上的人和物运到有公路、有码头、有班车的码头上去。 轮渡的生意不错,虽然凌津滩和漳江修了大桥可以通车,可是毕竟距离这里还有几十公里,加上国人都习惯于走捷径,所以如果周末或者节假日,春暖花开或者秋收时节,这里过渡的人很多,光凭他的一条船总是忙不过来。只是如果遇到刮风或者下雨,赤日炎炎或者天寒地冻,大家都懒得出门,那就是在码头上守上一天也难得有几趟生意。其实很正常,如果是个能挣大钱的码头,县航运公司会从这里撤退吗? 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达改变了很多过去的规矩,在没有生意的时候,韩金山一样的可以和别人一样在家里睡大觉、也可以和别人一样在江边茶馆里泡一杯茶,打打斗地主、说说天下事。有人想摆渡,只要凑齐十个人,就可以拨打渡轮码头上贴着的他的电话,他就会开着船马上赶来。偶尔有人有急事,多出些油钱,韩金山也是乐意效劳的;即便是晚上,只要掏出一张毛爷爷,他也是会为人民**的。 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最保守的估计,他平均一个月下来,渡轮的毛收入也有几万块,就算是现在轮船的维修成本高、柴油的价格水涨船高,加上日常的开支,每个月纯收入也有一两万。可是韩金山却矢口否认,还连连叫苦:怪不得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呢。做轮渡生意租几个油桶存些柴油备用要不要花钱?来来往往认得人多有了红白事要不要随礼?轮渡既归航运管又归客运管,隔三岔五来几个虾兵虾将下来检查,要不要招待一下?领导过来关怀要不要表示一下?还有行业的报刊杂志、学习资料敢不*吗?来几个混混要收保护费空口说白话能行吗…… 有人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就算最起码每个月也有一万块吧? 一万块现在叫钱吗?韩金山虽然不否认,但却有自己的观点:有人说,现在的一万块还不如原来的一百块值钱,都是物价上涨造成的! 后来,韩金山的那句:一万块现在叫钱吗?流传很广,说是炫富的人有之,说是对现实不满的人也有之,就是没人请他喝茶、也没人将他叫去训斥一顿。在远离城市的边远乡村,很多事都是被有意无意的**过滤掉了的。 对于今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