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_29.治河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9.治河问题 (第1/1页)

    在党争大戏进行的同时,朝堂上却冒出了一堆弹劾南直隶徐州和淮安府众多官员的折子。南直隶这一州一府,绝大部分县令、两名管河同知、徐州知州和淮安知府,以及主管这一块兵备河道漕运事务的徐淮道按察使司副使,都被人弹劾了,几乎没有一人幸免。

    弹劾的原因有老生常谈的贪腐,不过最骇人听闻的是,御史弹劾的重点是河堤质量不过关。

    这个当然是朱皇帝搞出来的事,翻阅资料之时,他无意间发现,另一时空整个天启朝,徐州这一段的黄河就在不断地决堤,天启元年黄河决堤淹没了两个县,到了天启四年更是夸张,整个徐州城都被淹,泡在水里两年多,到崇祯初,徐州市民才能回到城内生活。整个天启元年到四年,只有天启二年徐州这一带的黄河大堤没有决口。

    此时还不是另一时空后世,黄河还是保持上一次改道后形成的夺淮入海的格局,过了开封段后往东南方向流经徐州,自宿迁、淮安再转道往东入黄海,经过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和后继者的治理,黄河由金元以来多支漫流入淮的局面变成了当前独流入海,而淮河则开始汇入运河,接着流入长江。

    为了保护漕运,整个大明一朝,都在不断加固北岸河堤,迫使着黄河决口的区域不断下移,万历朝后期便在开始徐州一带反复地决口,晚明吏治败坏水利不修,更是加剧了决口的频率。

    对于黄河和淮河的治理,朱皇帝一开始当然是没法顾及的。

    在辽沈失陷前,由于心思都放在辽东和西南土司问题上了,他更是对黄河没有半点关注,直到最近,他才发现黄淮水利治理问题形势有多么的迫切。

    而眼下的大明朝,对黄河决堤责任人的处置,却是让他感到心寒。

    另一时空天启元年秋,黄河在灵壁、黄铺一带决口,淹没了两个县,人民死伤无数。

    结果负有领导责任的山东徐淮道按察使司副使高捷,只是从正四品被降了半级,调到了河南去做从四品的布政使参议。而负责黄河治理的河道总督陈道亨,更是什么处分都没有。地方上的上报都是把灾害往小里说,根本没有提受灾有多严重。不论是东林还是齐楚浙宣等党,都有人涉案,也没有一个党派借着这个事搞党争,所有官员都在粉饰太平。

    高捷这个南直隶的官职带着鲁省的头衔倒不是乱来,南直隶最大一级的行政单位是府,没有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所以这些道台都是借的邻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官衔。南直隶黄河这一段的河道,以及徐淮段的漕运和兵备事务,都是由徐淮道副高捷主管。

    高捷的这个道台职位,一年下来搞到十几万两银子实在是很轻松,这也让他有钱去孝敬朝中的大佬们。

    稍微查了查,摸了摸底,朱皇帝就知道,这个高捷不能留,此人是北直隶出身,并不结党,不过哪党的大佬他都有给孝敬,在哪边都很吃得开,真要去查他,只会弄得一地鸡毛。

    稍微琢磨了下,朱皇帝就做出了决定,还是像李三才那样,直接将此人弄死得了。

    官僚们对付皇帝的套路多的是,很快的,就有更多的官员开始回击了,一大群人都在弹劾那些准备把徐淮一带的地方官一网打尽的御史。

    对此朱皇帝也不愤怒,直接就召见了内阁两位大学士和都察院的头头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