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五十五章 还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 (第1/1页)
李沐不可能这么快赶到。 在派出李师所部,还有李大亮数万骑兵之后。 跟随李沐、李勣前移肃州的,大部分是步兵。 倒不是唐军缺少战马。 而是后期组建的六卫新军,按李沐的意思,准备向热兵器军队过渡。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冷热兵器从不存在过渡。 而是自始至终都相辅相成。 哪怕在后世,子弹打光了的时候,一样以rou搏战决定胜败。 但骑兵不同,骑兵的耗费太过庞大。 正常情况下,轻骑兵需要双马,重骑兵至少需要三马。 骑兵没有精力自己去照顾双马和三马,加上武器装备的保养,由此就需要辅兵。 一个重骑兵至少得有三个辅兵。 所以,一支万人骑兵,体积非常庞大。 需要的耗费难以想象。 李沐的十二万神机卫有六万骑兵,八万神策卫有四万骑兵。 加上大唐四大军团各有一至三万不等的骑兵。 其实大唐骑兵已经很多了。 说它已经足够,也不为过。 这才是李沐对新军没有朝廷大量骑兵配置的主要原因。 六卫的配备中,每一卫只有一支三千人的机动轻骑,直属卫将军亲自指挥。 其作用主要是侦察、追击。 李沐当然会向玉门关派出援军,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凭李大亮三万骑兵可以歼灭朱邪克勒十余万大军的程度。 只是步兵的行军速度,岂能与骑兵相提并论。 这也是援军迟迟没有赶到玉门关战场的主要原因。 李沐并没有亲自率大军增援,他派出的三万援军,主将是李勣。 对于一个行将退役的老帅而言,最后一场仗关乎到他一生的盖棺定论。 李沐没有拒绝,李沐很少拒绝那些真心对待自己的人。 这是李沐的原则,哪怕要求有些过份。 玉门关以东战局激化时,从甘州出发的李勣大军才刚刚到达肃州。 如果按步兵行军速度,至少得两天行军,才能赶到玉门关。 李勣急了。 他下令步兵跟随,自己抽调五千骑兵星夜赶往玉门关。 ……。 李师带着四千多兵骑兵,出现在玉门关以西数里地。 身后的将士个个面带微笑。 这种微笑很特别。 如同春风化雨,直入心肺。 这种笑容很容易传染。 就算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正在郁闷。 就算你损失了财富,正在心痛。 就算你遭受了失败,正在沮丧。 看到了这笑容,也会不自禁地在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说它是视死如归?显然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爽。 如同静静看着一朵山花盛开时,那种从心中升起的惬意。 李师也在笑。 他为这些已经脱胎换骨的士兵而笑。 为能统率这样一支军队而笑。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 夫复何求? 突厥人怔怔地看着这支军队,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波追兵,六千人,三千人,一万六千人。 只回来了四千多骑。 这么多的人死了,对面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 听逃回来的人说,那就是一群魔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