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_第1032章 悠悠岁月(49)三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2章 悠悠岁月(49)三合一 (第2/2页)

要真在家闲着的,也很少真的就靠着孩子做饭的。毕竟年纪小,饭能做成啥样?顶多算是把生的变成熟的。忍冬家这样的,是个例!毕竟家里确实是有个病孩子要照看,腾不开手给孩子做饭的,那是没办法,只能叫家里的大孩子帮着做。

    俩闺女嘛,大的做饭小的烧火,糊弄着就把饭吃到嘴里了。男人在外面给人扛包,一个包给一分钱。她呢,啥也干不成,就在家里顾着小的呢。

    女人们在冬天,是没啥营生的。没营生但不意味着就闲着呢。

    干啥呢?

    得把一家老小一年穿的鞋,在冬天给赶出来。

    有太阳了,就在门口晒太阳。每人搬个小板凳,手里拿着针线活就出来了。要是没太阳,天又不好,那肯定是关系比较好的,选一家。大家去那边,几个女人都坐在炕上,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能说啥话?

    呵!

    东家长西家短,那要不然能干啥?

    电视不算是普及的玩意。黑白的不说,也不是啥时候开都有电视节目的。

    金大婶已经住到后面的果园后头去了,带着清辉,祖孙两人,一铺暖炕,一台电视。肯定是不寂寞的。白天再来上一伙子老太太,聊一聊,日子马上就逍遥起来。

    有时候连饭都不用做,英子在小馆子里,给客人做的时候加一碗水,她们祖孙就够吃了。

    人家都说这是一等一人过的日子。

    可金大婶也知道,这逍遥日子过不了几天了。

    英子在腊月的初八,生了个儿子。金大婶又添了一个孙子。

    这孩子起名清安。健康白胖,住的这么近,这看孩子的事谁来?

    这是到了腊月了,饭馆也正好要关了,家家都准备过年,家里都有好吃的,想出来解解馋的人少了。再加上对面厂里的职工今年开始轮休了,人少了,人家厂里的食堂开始年节免费供应饭食了。吃饭的人就更少了。开着也是耗费时间,刚好又生孩子,这不就是提前了十天把门关了。

    孩子生了,正月初八就出了月子了。过了正月十五,饭馆肯定照常开门。英子一忙,才一个来月的孩子,你说怎么办?

    婆婆能不帮着看着。

    老五两口子在外面就说,老二家是内里藏jianian。

    什么把老娘接过去,全是假的。肯定是早就想好了,给他们家看孩子的事。

    以前没人要的婆婆,过了八七年的春节,就更抢手了。

    为啥?

    因为八七年的正月十五,老大家又添了一个儿子,取名清收。

    老五家的才半岁,老二家的满月,老大家的又来了一个。

    三个孩子,给谁家看?

    老五来接了:“妈,你跟我回去。家里的房子都没动,您还是住前面……”

    老大也来了:“妈,我那边实在是腾不开手,我这一走,那娘俩在家里都得饿着。”没人伺候月子啊。

    丈母娘家也添孙子了。那自然不会过来照看外孙。

    除了找自己妈,还能找谁?

    俩儿子说的是一个比一个可怜。事实上也确实可怜。

    没人帮衬,日子艰难,孩子又小,可不出去干活又不行,想干活又不能扔下孩子不管。

    能有什么办法呢?

    金大婶也难呢,你说着手心手背都是rou的,我顾着谁不顾着谁?

    真看着孩子走投无路吗?

    不成啊!

    “那你们把孩子送来。”她是这么说的。既然哪个都割舍不下,那就都送来吧。

    老五家那边是容不下清辉,老大家那边就一间屋子,住哪?

    把孩子抱来吧。自己能养大五个儿子,一样能一次养四个孙子。

    这俩没觉得这有问题,反正孩子有人看了。饿了有人给饭吃,尿了有人给还尿布。亲奶奶,又不会虐待孩子。怕啥啊?

    送去吧。

    老五那边简单,半岁的孩子喝米汤加点辅食就能养,可老大家不行啊,这不是才生下来,主要是想叫这婆婆给伺候月子去。

    李仙儿就说了:“凭啥只给老二家看孩子。给老二家已经看了清平了,给老三家看了清辉了,怎么着也得给咱们看顾一个。咱家清丰他奶没管,轮到清收了,不管怎么着也得叫他奶给照看。以后老五家的老二再叫你妈看着也是一样,谁也没吃亏。老四也没亏,清宁妈也没少管。”

    这话好像是挺公道的。

    五个儿子嘛,一家给看一个孩子。不过分吧。

    这回老大家两口子机灵了,不亲自去闹腾了,去找了舅舅来,给他妈说这事。

    他大舅一想,大外甥这话也对啊。对孩子嘛,就是得一碗水端平。省的将来叫落埋怨。

    别人说啥金大婶是不管的,但是自家弟弟来了,说了这么一番话,那这真不能一根筋走到底了。

    可金大婶为难啊。

    你说这话咋跟老二两口子说。

    于是大舅去了,对两口子说了这个道理那个道理的,就说你妈难,真为难,你们该多体谅体谅。

    这叫两口子说啥?

    啥也别说了,老娘愿意上哪就上哪去吧。

    紧跟着,老二两口子雇了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的儿子是给对面的饲养场里拉原料的,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家里有媳妇,但老太太跟儿媳妇有些合不来。儿子常年在路上飘着呢。她在家里,儿媳妇不跟她说话就罢了,还教的两个孙子也不跟她说话。那家里呆着有啥意思。来找儿子来了,走了三天的路,干粮也吃完了。但儿子拉货还没回来呢,这不就没处落脚了吗?英子给老太太饭,老太太帮英子在饭馆搭把手。

    就这么地,三两天下来,谁把谁都摸的差不多清楚了。

    老太太平时把清安报到饭馆,孩子吃奶方便,当妈的转脸就能看见也安心的很。

    要么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呢,金大婶反正是怎么选择,都有人说不对。

    家里的是是非非的,四爷和林雨桐没时间管了,两人开学得去上学了。

    上学之前,清宁得先办转学。

    转学去,算是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吧。

    结果四爷给报了二年级。人家要考试,那就考,考完了,成绩没有问题。然后就直接成了二年级的学生了。

    清宁是真不愿意转学,在原来的学校混的如鱼得水,干嘛又要转学?

    第一天去回来就不太开心,“竟然有个小胖子揪我的头发……”

    “然后呢?”林雨桐手里忙着誊抄修改后的论文,也没扭头气去看她。

    “当然被我揍了!”清宁气哼哼的,探头看了一眼她妈手里忙着的事,然后拿着桌子上的橘子剥了一个逗了逗趴在沙发上自己玩的正好的清远,那弟弟逗的追着她伸手要她手里的橘子,嘴里不停嚷着:“吃——吃——给吃——”等不到吃的,哇一嗓子就哭出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