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诗谁还不会念几首 (第1/1页)
“我就居住在此地,上次小娘子走得太匆忙,都没来得及感谢小娘子的慷慨。”江晨微笑着说道。 她就江晨上次在宁县卖红薯丸子时遇到的那个有意思的小姑娘,最后是给了一两银子。 “不用客气,那都是我家娘子赏给你的。”小姑娘看着他,有些埋怨的说道:“你怎么没再来摆摊?害我白跑了几次。” 江晨无奈一笑,解释道:“不好意思,这个是因为材料已经用完了,再做的话,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小姑娘皱了皱鼻子,轻哼了一声,似乎对他的抱歉不感冒。 “小慈,你认识这人吗?”那青衣小厮见两人好像之前就见过,便开口问道。 “崔郎君上次不是想买那个焦糖红薯丸子来讨好我家娘子吗?喏……就是他做的。”小慈的话说得很直白,没有给那书生留面子。 那书生也没接小慈的话,反而是给青衣小厮使了个眼色。 只见那青衣小厮微微点头,道:“算了,我家郎君为人善良,就不让你们赔钱道歉了。就你们俩,去把我们的马车修好,然后再弄个几斤那什么丸子送过来就行了。” 小慈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疑惑道:“你们在说什么赔钱道歉呢?” 江晨哼了一声,正欲开口说话,却听那书生说道:“阿财,你怎么说话的,这既然是小慈的朋友,小事一件,就这样算了。” 阿财有些摸不着头脑,看了自家郎君一眼,似乎在说:郎君,我没理解错您的意思啊,您说我做什么? 那书生歉意一笑,道:“在下崔柳毕,方才惊吓到了小孩子,非常抱歉。”停顿了一下,又道:“我看你的打扮应该是个庄稼人,懂得四季农物种收,我有一个问题一直心存疑惑,还望你能解答一下。” 这还没等江晨答应,崔柳毕就直接道:“稻梁菽麦棃粟,这些杂种,金秋哪个适割下?” 听了前半段话,江晨还以为这书生与他的跟班不同,是个明事理的人,可听到后半段话后,就知道自己对这书生的改观早了。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才会歪,这对主仆都是一丘之貉。 “这都不懂,当然是……”王大力又犯了嘴快的老毛病,好在是江晨急忙制止了他,他是个直肠子,没读过书,一插嘴就进了书生的套。 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稻梁菽麦棃粟,这些谷物,都是通过杂交得到的,不是纯种,哪个适合秋天割下来? 而崔柳毕想表达的意思并非如此,问题出在“适割下”三个字,这三个字同音于“是阁下”。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前面这些杂种,哪个是阁下(你)? “崔郎君,你这是在做什么?”小慈俏眉一瞥,怒瞪崔柳毕,明知道江晨她认识,还出言为难,于是对江晨说道:“你们走吧,不用理会他。” 欺负我书读得少,不懂得话里有话?江晨哪会就这样离开,笑道:“吹牛逼是吧,看你是小慈娘子的朋友,就免费回答你了。” 崔柳毕以为他进套了,心里一喜。 小慈是知道崔柳毕是想刁难江晨,看他出丑,所以才让他离开,可没想到他不但不听,还乐呵呵的,气得她直跺脚。 而江晨则是脸色一变,对崔柳毕冷声道:“诗书礼易春秋,许多经传,解惑何必问老子?” “你……”崔柳毕闻言,脸色涨红,欣喜之意已全无,对方不仅是知道他话里话的意思,还用了相同的手段回击他。 那阿财倒是没有听出来其中意思,但见自家郎君脸色剧变,知道是因为对方的那句话,于是恶狠狠的瞪着江晨他们。 不过他的眼神一接触到王大力的眼神,立马就弱了下来,同是凶狠的眼神,他哪能与王大力的相比。 “噗哧……”半响后,小慈也是理解了江晨话里的意思,忍不住笑出声来,以前都是崔柳毕仗着自己是扬州学府的人,整天找人卖弄文采,没想到今天是栽了跟头。 这话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呢?是有《诗》、《书》、《礼》、《易》、《春秋》,这么多经传都是出自圣人,还不能解你的疑惑吗?何必还要去向老子(是指的道家,无为而治的老子)求教呢? 江晨是利用了与崔柳毕差不多的手段,这里面‘老子’是指父亲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还来问老子(你父亲我)。 崔柳毕与一些同窗好友常以打趣自认为低他们一等的人为乐,他又是个小心眼的人,衣靴被弄脏肯定不会因为小慈的出现而罢休,以为江晨他们都是庄稼汉,就拨弄文采,想戏耍他们。 不过这下江晨回击他,让他的面子有些挂不住,看了看远处的房舍,眼神又转到江晨身上,道:“山村里,家无檐锅无米,小小农民可笑可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